右玉縣位于毛烏素沙漠邊緣、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中的重點區域。在“三北”防護林工程推進過程中,當地采取固、阻、修、封、造等措施,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積極調整造林樹種結構,“見縫插綠”擴展森林空間,厚植“綠色家底”。
右玉縣“三北”防護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的第二標段位置坡度非常大,機械無法進入,所以工人們采取人工挖坑種植的方式,在楊樹退化嚴重的地方補栽云杉幼苗,與楊樹形成“高低錯落、四季常綠”的生態屏障。夏日的右玉,山巒疊翠,滿目新綠,除了傳統的小葉楊,油松、云杉、沙棘等樹種正在不斷增加,單一樹種的楊樹林逐步發展為喬灌草相結合的多樹種混交林,讓一片片退化林煥發勃勃生機。右玉縣“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二標段現場負責人白喜波說:“我們這個標段綠化面積是7500畝,其中喬木林是6600畝,灌木林是900畝,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片楊樹林已經開始退化,有一些已經枯死了,所以要在這里進行退化林補栽修復作業,作業現場陡坡溝深,盡管施工難度巨大,但我們嚴格按照施工要求種植,努力讓這片退化林煥發新生機。”
從奧維互動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年右玉縣實施的4萬多畝“三北”工程修復項目,被劃分為9個標段、54個作業面。無論是林地補植、溝壑整治,還是荒坡綠化,都嚴格遵循“有效擴綠、科學提質”原則,不放過任何一處可綠化空間,力求應綠盡綠。該項目負責人吳喜生說:“修復工程的目的就是綠化老年樹,在中間補植云杉,云杉的株距行距,紅色區域就是74株、綠色區域69株,苗木的高度是50厘米起步。”
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右玉縣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不斷用綠色刷新山河版圖。在擴綠上,堅持“以水定綠、適地適樹”,推行喬灌草一體化種植,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造林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在興綠上,探索“生態+”模式,發展林下經濟、經濟林果和康養旅游,推動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在護綠上,構建林草資源智慧管護體系,強化森林草原防火、病蟲害防治,全力守護生態成果。右玉縣林業局“三北”工程技術員楊利東表示:“右玉縣“三北”六期工程共涉及四鄉四鎮以及一個風景名勝區,根據不同的項目類型進行因地制宜,科學造林。今年,我們將完成退化林修復3萬畝,鞏固防沙治沙成果1萬余畝,退化濕地3000畝。我們采用補植補播的方式,對原有退化林分及退化濕地進行修復,從而達到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劉磊?張小菊?朱怡)